对日常经验的转换与统摄
- in 媒体
- 发布于 8月 26, 2009
世界艺术 2009年8月刊
[文/黄笃] [图/王开方工作室]
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界来说,王开方可谓是一个陌生而新的名字。尽管如此,最近,王开方创作的装置“话语权”却引起了广泛关注,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他的作品传递的视觉美感,更重要的在于它表现了对日常经验的转换和统摄。这种转换和统摄的过程完全是取决于艺术家的观念和方法——从日常生活经验中重新挖掘了现成品延伸的政治经济学意义,即现成品被观念性地转译成与生活经验、公共性、话语和阶层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的形式。
在作品《话语权》系列中,我们发现,王开方关注对“话语权”这一抽象概念的解析,巧妙采用了现成品集合的方法,生动再现了勺子与舌头所构成的语境与寓意的关联性。他收集的6000把勺子来自海内外的华人,并将之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舌头(类似的方式还有,他收集了30000多个纽扣制作的舌头)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的舌头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勺子,王开方所收集的众多勺子作为象征物,恰恰反映了人的身份的差异与阶层的区分,从普通农民到机关干部,从大专院校学生到都市白领,从军人到警察,从幼儿园小朋友到普通父母亲,从公司高管到监狱服刑人员,从海外华人到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受难者,等等。在这一视点意义上,装置作品《话语权》的寓意在于,首先它汇集的是不同的个体话语,进而由不同的个体话语汇合成了集体话语,最终单体的舌头在淹没于众多的勺子中确立的还是个体话语。虽然王开方的装置作品呈现出和谐的形式美感,但这种看似和谐的形式,却其中充满了对立或冲突,即通过每一把勺子所显现出身份和阶层的划分,尽管它们被组织和构成某种形式,但它隐约反映出的那种泾渭分明的身份和阶层则显而易见。也就是说,作品的优美表征却隐藏着某种相互矛盾的东西。
王开方作品的观念表明,当代社会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存在着一种对个体话语进行压制、控制和操纵的组织系统。艺术家正是通过对这些物体的排列和并置,并在观念和语言上进行了大胆地挪用、转换和统摄,表达了个人独特而睿智的剖析和批判。